产品缺陷 |
可能原因 |
解决方法 |
尺寸不稳定 |
1.机器电气系统、液压系统不稳定 |
1.检查和调校机器的电气、液压控制系统,使控制稳定正常 |
2.注塑成型工艺技术条件不稳定 |
2.检查工艺技术参数是否稳定,加料系统工程是否正常,温度控制系统是否正常,螺杆转速是否正常,背压是否稳定,注塑成型各动作液压系统是否稳定正常等 |
3.注塑成型工艺技术条件设置不当 |
3.检查注射压力是否正常,射胶和保压时间设置是否正常,生产周期是否稳定以及注塑成型各动作压力、速度参数设置是否合适 |
4.模具强度不足,导柱弯曲或磨损 |
4.检查导柱是否有磨损或弯曲变形 |
5.模具锁模稳定,精度不良,活动零件动作不稳定,定位不准确 |
5.检查模具精度和零件动作及定位情况,消除不良因素,使各动作稳定正常 |
6.塑料加料量不均匀或颗粒不均,塑料塑化不良或机器熔胶筒与螺杆磨损 |
6.检查机器性能,熔胶筒与螺杆间隙过大或磨损严重时应更换或修理 |
7.制品冷却时间设置太短,脱模后冷却不均匀 |
7.延长冷却时间,检查冷却系统工程的运行状况 |
8.制品刚性不良,壁厚不均及后处理条件不稳定 |
8.检修模具或调节工艺参数,加强后处理条件不稳定 |
9.塑料混合比例不当,塑料收缩不稳定或结晶性料的结晶度不稳定 |
9.合理搭配回料或废料的比例,对结晶度不稳定的料要通过工艺、原料等进行弥补 |
缩水 |
1. 模腔胶料不足,引起收缩 |
进行调节校正 |
(1). 填充入料不足或加料量不够 |
(1). 增加加料或开大下料口闸板 |
(2). 浇口位置不当或浇口不对称 |
(2). 限制熔胶全部流入直浇道口,不流入其他浇口 |
(3). 分流道,浇口不足或太小 |
(3). 增多分流道和增大浇口尺寸 |
(4). 制品壁厚或厚薄不均匀,在厚壁处的背部容易出现凹痕. |
(4). 可对工模模具进行修改或增加注射压力 |
2. 工艺技术参数调节不当 |
进行调节校正 |
(1). 射胶压力小,射胶速度慢 |
(1). 调节增大射胶压力和射胶速度 |
(2). 射胶时间设置太短 |
(2). 增加射胶时间设定值 |
(3). 保压时间设置太短 |
(3). 增加保压时间设定值 |
(4). 冷却时间设置太短 |
(4). 增加冷却时间设定值 |
3. 塑料过热 |
进行调节校正 |
(1). 塑料过热,熔胶筒温度设置太高 |
(1). 降低熔胶筒的温度设定值 |
(2). 模具温度过高 |
(2). 降低模温,调节冷却系统进水闸阀 |
(3). 模具局部过热或制品脱模时过热 |
(3). 检查工模冷却系统或延长冷却时间 |
4. 料温太低或塑化不良,使熔融料流动不良 |
增加熔胶筒各段加热区温度,检验塑化胶料的程度 |
缺胶 |
1. 物料在料斗中”架桥”使加料量不足 |
1. 检查运水圈冷却系统,消除”架桥”现象 |
2. 注射量不够,塑化能力不足以及余料不足 |
2. 减小注射量来保持固定料量进入以及增强塑化能力 |
3. 分流道不足或浇口小 |
3. 加多分流道或扩大浇口尺寸 |
4. 流入多型腔工模的熔胶流态不能适当平衡 |
4. 改正不平衡流态的情况 |
5. 模腔熔胶量大过注塑机的射胶量 |
5. 用较大注塑机或减少工模内模型腔数目 |
6. 模具浇注系统流动阻力大,进料口位置不当,截面小于形式不良,流程长而且曲折 |
6. 改进或修改模具表面浇注系统,包括进料口位置、截面、形式和流程等方面 |
7. 空气不能排出模腔 |
7.增加排气道数目或尺寸 |
8. 塑料含水份,挥发物多或融料中充气多 |
8.塑料注塑成型前要干燥处理,保证混料比例,减少杂质 |
9. 射嘴温度低,料筒温度低,造成堵塞,或射嘴孔径太小 |
9.增加料筒、射嘴温度,保证充分塑化,更换大孔径射嘴 |
10.注射压力小,注射速度慢 |
10.增加注射压力和速度参数值 |
11.射胶时间设置太短 |
11.增加射胶时间参数的设置值 |
12.保压时间设置太短 |
12.增加保压时间参数的设置值 |
13.塑料流动性太差,产生飞边溢料过多 |
13.校正温度设置的参数值,防止溢料产生 |
14.模具温度太低,塑料冷却太快 |
14.调节模温和冷却时间 |
15.脱模剂使用过多,型腔内有水分等 |
15.合理控制脱模剂用量,防止过多水份 |
16.制品壁太薄,形状复杂并且面积大 |
16.尽力降低制品复杂程度 |
披锋 |
1.制品投影面积超过注塑机所允许的最大制品面积 |
1.选用较大的注塑机或选用合适面积的制品模具。 |
2.模具安装不正确或单向受力 |
2.检查模具安装情况并固定压紧 |
3.注塑机模板不平行或拉杆变形不均 |
3.检查模板及拉杆是否平行,并进行校正,消除变形 |
4.模具平行度不良或模边有阻碍 |
4.清洁或打磨模边,检查模具平行度 |
5.模具分型面密合不良,型腔和型芯偏移或滑动零件的间隙过大 |
5.检查模具分型面是否干净无杂物,校正偏移或间隙,或更换零件 |
6.塑料流动性太大,且加料量太大 |
6.加料量控制合适 |
7.型腔料温高,模温过高 |
7.控制加热熔胶筒的温度和模具温度 |
8.注射压力过大,注射速度过快 |
8.降低射胶压力、速度参数值的设定 |
9.锁模力不恒定或锁模力不均匀 |
9.调校锁模力参数或修正工模两边对称 |
裂纹 |
1.塑料有污染、干燥不良或有挥发物 |
1.检查塑料是否有污染掺杂等 |
2.塑料及回料混合比例大,使塑料收缩方向性过大或填料分布不均 |
2.严格掌握塑料回料及废料掺入比例,使得塑料能良好地塑化 |
3.不适当的脱模设计,制品壁薄,脱模倾斜度小,有尖角及缺口,容易产生应力集中 |
3.修改工模设计,消除斜斗小,尖角及缺口 |
4.顶针或环定位不当,或成型条件不当,应力过大,顶出不良 |
4.调校安装顶针装置,使顶针顺利顶出制品而不发生冲撞 |
5.工模温度太低或温度不均 |
5.调节工模温度,保持正常或提高模温 |
6.注射压力太低,注射速度太慢 |
6.增加射胶压力和速度参数设定值 |
7.射胶时间和保压时间设置太短 |
7.增加射胶时间和保压时间参数的设定 |
8.冷却时间调节不适当,过长或过短 |
8.根据制品具体情况,合理调节冷却时间 |
9.制品脱模后或后处理冷却不均匀,或脱模剂使用不当 |
9.合理使用脱模剂,保证制品脱模后冷却状态均匀 |
变形 |
1.塑料塑化不均匀,供料填充过量或不足 |
1.调节螺杆后退位置,减少人料,降低射胶压力或增加压力 |
2.浇口位置不当,对不称或数量不够 |
2.更改浇口或在浇口控制流动速度 |
3.模具强度不够,易变形,精度不够,有磨损,定位不可靠或顶出位置不当 |
3.检查或修改模具或安装校正使之定位准确,精度良好,顶出位置适当 |
4.脱模系统设计不良或安装不好,脱模时受力不均匀 |
4.可更改设计或再安装调试,使制品脱模时受力均匀 |
5.塑料料温太低,模温低,射嘴孔径小,在注射压力、速度高时切应力大 |
5.增加熔胶筒的温度及模具温度,减小射胶压力和速度以防止切应力过大 |
6.料温高、模温高,填充作用过分,保压补缩过大,射胶压力高时,残余应力过大 |
6.降低熔胶筒的温度及模具温度,减小射胶压力和保压补缩,以防残余应力过大 |
7.制品厚薄不均,参数调节不当,冷却不均或收缩不均 |
7.检查模具受热是否均匀,或修改模具使之厚薄均匀,或合理调节参数使收缩均匀 |
8.冷却时间参数设置太短,脱模制品变形,后处理不良或保存不良 |
8.增加冷却时间参数设定值,调节其他参数,加强后处理工序和保存堆放合理,免受外力作用而变形 |
9.模具温度不均,冷却不均,对壁厚部分冷却慢,壁薄部分冷却快,或塑件凸部冷却快,凹部冷却慢 |
9.调节模具冷却系统对模具温度的控制并均匀分布,避免冷却不均造成温度不均而使塑件温度不均,收缩不均,发生变形 |
银纹 |
1.塑料配料不当或塑料粒料不均,掺杂或比例不当 |
1.严格塑料比例配方,混料应粗细均一,保证塑化 |
2.塑料中含水份高,有低挥发物掺入 |
2.对塑料生产前进行干燥,避免污染 |
3.塑料中混入不量空气 |
3.降低熔胶筒子后段温度或增加熔胶筒前段温度 |
4.熔胶在模腔内流动不连续 |
4.调正浇口要对称,确定浇口位置或保持模温均匀 |
5.模具表面有水份,润滑油,脱模剂过多或使用不当 |
5.擦干模具表面水分或油污,合理使用脱模剂 |
6.模具排气不良,熔融料薄壁流入厚壁时膨胀,挥发物汽化与模具表面接触液化生成银丝 |
6.改进模具设计,尽量严格塑料原料的比例配方和减少原料污染 |
7.模具温度低,注射压力小,注射速度慢,熔融料填充慢,冷却快,形成白色或银白色反射光薄层 |
7.增加模温,增加射胶压力和速度,延长冷却时间和注塑成型周期时间 |
8.射胶时间设置太短 |
8.增加射胶时间的参数设定值 |
9.保压时间设置太短 |
9.增加保压时间的参数设定值 |
10.塑料温度太高或背压力太高 |
10.由射嘴开始,减小熔胶筒的温度,或降低螺杆转速,使螺杆所受的背压减少 |
11.料筒或射嘴有障碍物或毛刺影响 |
11.检查料筒和射嘴,浇注系统太粗糙,应改进和提高 |
变色 |
1.塑料和颜料中混入杂物 |
1.混料时避免混入杂物 |
2.塑料和颜料污染可降解、分解 |
2.原料要干燥,设备干净,换料时要清除干净,以免留有余料 |
3.颜料质量不好或使用时搅拌不均匀 |
3.保证所用颜料质量,使用搅拌时颜料要均匀附在料粒表面 |
4.料筒温度、射嘴温度太高,使胶料烧焦变色 |
4.降低熔胶筒、射嘴温度,清除烧焦的胶料 |
5.注射压力和速度设置太高,使添加剂、着色剂分解 |
5.降低射胶压力和速度参数值,避免添加剂分解 |
6.模具表面有水份、油污,或使用脱模剂过量 |
6.擦干模具表面水分和油污,合理使用脱剂 |
7.纤维填料分布不均,制品与溶剂接触树脂溶失,使纤维裸露 |
7.合理设置纤维填料的工艺参数,合理使用熔剂,使塑化良好,消除纤维外露 |
8.熔胶筒中有障碍物促进物料降解 |
8.注意消除障碍物,尤其对换料要严格按步骤程序进行,或使用过渡换料法 |
波纹 |
1.浇口小,导致胶料在模腔内有喷射现象 |
1.修改浇口尺寸或降低射胶压力 |
2.流道曲折,狭窄,光洁程度差,供应胶料不足 |
2.修改流道和提高其光洁程序,使胶料供应充分 |
3.制品切面厚薄不均匀,面积大,形状复杂 |
3.设计制品使切面厚薄一致,或去掉制品上的突盘和凸起的线条 |
4.模具冷却系统不当或工模温度低 |
4.调节冷却系统或增加模温 |
5.料温低,模温低或射嘴温度低 |
5.增加熔胶筒子温度和射嘴温度 |
6.注射压力、速度设置太小 |
6.增加射胶压力和速度参数设定值 |